海星体育在线|全运会圆满落幕 多项纪录刷新彰显中国体育新高度
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在历经12天的激烈角逐后,于9月27日晚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圆满闭幕,本届全运会以“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”为主题,不仅展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顶尖水平,更凸显了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,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参与了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的争夺,多项全国纪录甚至亚洲纪录被刷新,为中国体育迈向巴黎奥运会注入强劲动力。
竞技赛场:新星闪耀 老将坚守
全运会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,历来是检验各省市体育实力的重要平台,本届赛事中,浙江代表团以44金35银37铜的优异成绩首次登顶金牌榜,山东、广东分列二三位,游泳、田径、举重等项目成为破纪录的“主战场”。
在游泳赛场,18岁的浙江小将潘展乐以47秒23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,这一成绩可位列东京奥运会前三,赛后他表示:“全运会的竞争比想象中更激烈,这让我对明年世锦赛更有信心。”女子4×200米自由泳接力中,由杨浚瑄、汤慕涵领衔的联合队以7分53秒73夺冠,仅比东京奥运夺金成绩慢0.24秒。
田径项目同样精彩纷呈,男子100米决赛,苏炳添以9秒95的成绩夺冠,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位跑进10秒的冠军选手,铅球名将巩立姣投出19米88的赛季最佳成绩,实现全运会四连冠壮举,举重赛场,东京奥运冠军石智勇以364公斤的总成绩轻松卫冕,这一数字超过了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。
全民参与:群众项目扩容 草根选手登台
与往届相比,本届全运会进一步扩大群众赛事活动范围,增设广场舞、广播体操、龙舟等15个大项,吸引全国数百万业余爱好者参与选拔,在西安举行的展演类项目中,65岁的北京退休教师李芳带领社区舞蹈队获得广场舞项目一等奖。“没想到能在全运会舞台展示风采,这比跳广场舞拿奖金更有意义。”她激动地说。
乒乓球、羽毛球等传统项目首次设立群众组别,来自湖南的快递员王强经过层层选拔,最终获得羽毛球男单铜牌。“白天送件晚上练球,这块奖牌是对我坚持的最好回报。”他的故事引发社交媒体热议,#全运会普通人也能拿奖牌#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。
科技赋能:智慧场馆与绿色办赛
本届全运会充分融入科技元素,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采用国际领先的智慧管理系统,通过水质监测传感器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控制中心,确保水质达标率100%,田径赛场引入AI视频判罚系统,将终点名次判定耗时从3分钟缩短至10秒。
在碳中和理念指导下,组委会通过光伏发电、无纸化办公等措施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,主火炬塔采用氢燃料技术,开闭幕式上60%的演出道具为可循环材料制作,这些举措获得国际奥委会环境委员会的高度评价。
传承与突破:巴黎周期的风向标
作为巴黎奥运会前最重要的国内练兵,各项目国家队教练组全程考察队员表现,中国游泳队总教练王简嘉禾指出:“汪顺、张雨霏等奥运冠军保持稳定状态,同时涌现出5名达到奥运A标的新人,梯队建设成效显著。”
体操赛场,16岁的广西选手韦筱圆以教科书级的高低杠动作夺冠,被外媒誉为“下一位奥运冠军的有力竞争者”,而在三人篮球项目上,奥运联合队与地方队的激烈对抗,展现出该运动在国内的深度普及。
文化盛宴:展现千年古都新魅力
赛事期间,组委会策划了“长安丝路”“非遗匠心”等30余场文化活动,运动员村每日推出剪纸、皮影等陕西传统技艺体验,德国代表团随队官员感叹:“这些文化项目比奖牌更令人难忘。”闭幕式上,融合了鼓乐、秦腔等元素的文艺表演,为现代体育盛事注入厚重历史底蕴。
随着全运会会旗缓缓降下,接旗代表——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东道主广东、香港、澳门三地代表共同亮相,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总结发言中强调:“本届全运会实现了‘精彩圆满’的承诺,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写下生动注脚。”
这场跨越盛夏与金秋的体育盛会,既是对东京奥运会中国军团优异表现的延续,更吹响了备战巴黎的集结号,从专业选手到普通百姓,全运会舞台正以更开放的姿态,诠释着“全民健身”国家战略的深刻内涵。